
据北京商报报道,6月22日,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正式投用,目前单次可容纳90货柜、约13.5万箱香蕉,每天能够面向市场投放1.5万箱完成催熟的高品质香蕉。在新技术加持下,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
当天进行的启动仪式上,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香蕉主产国的种植园园主、企业代表、驻华参赞,以及国内香蕉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共同出席,见证了这一时刻。
报道称,在位于京良路南侧的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厂房占地4000平方米,内部一排排香蕉气调库整齐排列,可通过物理调节库内气候环境,形成负压仓,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的前提下,实现全智能运行。这一科技创新既保障了食品安全,更将香蕉催熟效率大幅提升,口感更软糯、甜度更均匀,香蕉催熟时间也从原来的七天缩短到三天。
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负责人、新发地市场“香蕉大王”张忠义介绍,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时真空包装后运输至北京,进入气调库进行物理催熟。
据悉,刚刚投用的新发地国际香蕉集散中心,采用国内外新技术,将催熟加工间的投资成本降低了40%,节能降耗35%左右,实现进口国产香蕉同步催熟,催熟均匀度提升,出品率提高至99%。
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北京市对香蕉的日需求量约为五万箱,属于水果中的快消品,其中,进口香蕉的供给占比超70%,基本上由北京新发地市场供应。目前,北京新发地市场汇聚了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 20多个主产国的香蕉。
市场负责人透露,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大数据溯源等配套服务,打造集仓储、加工、交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香蕉枢纽,持续为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水果供应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