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siafruitchina.net/20563.html
机器人技术、产量预测、数据应用和育种为2021年全球番茄大会带来极致的头脑风暴。
全球番茄大会热点回顾:鲜食番茄产业链科技升级

3月16日,番茄品类专属国际会议 Global Tomato Congress 全球番茄大会于线上召开。该活动由亚洲水果所属 Fruitnet 集团举办,为期一天的在线讨论与交流活动吸引了全球各地2000余名番茄产业代表的参与和收看,从中了解番茄品类的最新趋势,交流并讨论想法,建立联络开展业务。
机器人技术、产量预测、数据应用和育种等前沿技术是今年全球番茄大会的亮点之一,其中不乏业界最激动人心的技术创新。
机器人技术
荷兰 Certhon 的 Edwin Vanlaerhove 和日本电装(Denso)食品价值链业务发展总监加藤晴彦研究了采收机器人化可能给番茄行业带来的好处。
Vanlaerhove 说,自动化技术专家电装正在利用 Certhon 在园艺方面的经验,帮助该行业在机器人化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看到全球对本地种植的新鲜果蔬有很大需求,”他说。“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劳动力严重短缺。我们希望简化种植程序,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帮助,因此需要更好的技术。我们将进一步开发电装的机器人,使其更适用于园艺。”
他指出,第一步是开发用于在温室内采收番茄的机器人,同时还要开发能与这些机器人集成的新种植系统。
加藤指出,目前园艺机器人的开发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作业环境问题,因为农业工作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一个是心理预期的问题,因为人们往往会期望机器人的工作方式和人一模一样。
“当人类采收时,也会检查作物的生长状况,或寻找疾病的迹象,”他解释说。“机器人接管采摘也需要处理这些任务,同时还要与其他工人进行沟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一点,我们相信它将为农业世界带来变革。”
育种
先正达(Syngenta)育种家多昊阳讨论了番茄育种的未来,阐释了该集团新成立的“番茄视界”(Tomato Vision)中心是如何将科学和营销结合起来,帮助满足客户需求的。
她说:“我们希望培育出所有人都喜爱的番茄,为当下也为未来,番茄视界是我们将这一承诺付诸行动的地方。例如,我们有一个名为 Hololens 的虚拟助手工具,它可以将温室里的植物虚拟展示给无法亲身参观的客户。
先正达采用的另一项重要技术是大数据。“我们收集了诸如产量、水果重量、酸或糖含量之类的信息,同时还收集了番茄的遗传数据。通过结合来自种植区和实验室的数据,我们能够进行基因组选择和更准确的育种预测。 这将提高育种过程的效率,”多昊阳补充说。
数据
数据是总部位于新西兰的 WayBeyond 的关注重点,该集团的 Sophie Stanley 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来优化番茄供应链。
她提出了一个问题,番茄种植者从系统中收集的数据是否得到有效利用了? “在日常运营中,你都会从使用的所有解决方案中收集成千上万个数据点,你的作物也在向你耳语秘密,但你真的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吗?”她表示怀疑。
Stanley 指出了数据优化方面的三个关键领域:开放平台;这些平台如何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等创造机会;以及如何将这些结合起来,在虚拟农艺等领域朝着未来发展。
“你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你使用的是真正开放的技术解决方案吗?”她说。“这些数据的使用是否优化了?你希望五到十年后你的业务发展到何种水平?你的系统是为未来机遇建立的吗?”
植物生产力
英国 Glaia 首席执行官 David Benito 解释了他的公司如何通过加强光合作用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增产的机会。
他说,这是通过使用“糖点”(sugar-dots)来实现的。糖点是一种天然碳基纳米材料的合成类似物,能够提高光合效率。
Benito 概述说:“糖点可以直接涂在叶子或根系上,被植物吸收,然后增强捕光能力,从而使作物产量提高20~40%。我们的技术促进了植物所吸收能量的转移,使其能够继续捕光并将其转化为食物。”
Glaia 在2020年对番茄进行了该技术的商业试验,虽然疫情缩短了试验时间,但他们仍然成功地将产量提高了10%。他补充说:“我们相信,经过更长时间的试验,我们将能够看到更高的产量增长。”
以消费者为中心
新技术不仅限于番茄供应链的生产阶段。德国瑞克斯旺(Rijk Zwaan)的 Annette Meeder 和 Jörg Werner 演示了在柏林“零售中心”(Retail Center)使用的视线追踪软件,以及如何通过它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行为。
Meeder 解释说,视线追踪技术利用了六个红外传感器来捕捉佩戴者的眼球运动,使其成为目前最纯粹的市场研究形式之一。
她说:“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寻找什么,寻找了多长时间以及有怎样的先后顺序。这使我们能够洞察某一特定类型的产品是否引人注目,或者在消费者浏览这些产品的时候是否受到定价或门店营销材料的影响。”
“但是,我们从没有只进行视线追踪。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数据,但我们需要将其与受访者一对一的访谈相结合,以产生真正强有力的见解。”她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