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IGD 在新加坡新晋成立亚太团队的一员,能否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角色、背景和这个团队作为一个机构在亚洲的目标?
朱莹莹:作为一个以调研和培训的主要活动的慈善机构,IGD为食品与日用杂货行业提供洞察、培训和最佳实践方案。我是 IGD 在东南亚调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我的角色主要涉及战略规划,扩大在亚洲地区的调研覆盖,为我们在这个地区的会员提供支持。在入职 IGD 之前,我曾在上海供职于多家不同的机构,从事市场和调研工作。
电子商务正在改变食品和日用杂货的供应链,亚洲走在了这个变化趋势的前端。对亚洲线上生鲜市场,你预计会有怎样的增长?增长的驱动力又来自哪里?
朱: 食品和日用杂货在线上的零售增长是一个全球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源自于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进步;零售商和生产企业逐步加强对线上业务的投资等等。亚洲消费者处在一个相对更加忙碌的生活环境当中,因此他们在找寻一种更加简便易行的日用杂货购物体验。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为线上购物的便利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时下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智能手机接入因特网,亚洲地区走在了这股趋势的前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在线购物。创新解决方案为零售商带来的各种红利,使得线上日用杂货零售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在未来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各国的增长率和线上渠道的重要性都各不相同。举个例子,就价值体量而言,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线上日用杂货零售市场,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日用杂货线上销售将会达到总体销售的6.6%,相比较之下,新加坡为则为3.9%。
线上零售在亚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呢?在不同市场又有哪些不同特点?
朱: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四个日用杂货线上零售模式,分别是:“砖块加鼠标”式零售商,例如乐购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销售;网上商城,中国的阿里巴巴和韩国的 Coupang 是标志性企业;生鲜杂货类纯电商,例如新加坡 RedMart 和中国的易果生鲜;送货上门的专属派送服务,例如京东的到家服务和东南亚的 HappyFresh。
当然,无论供应商选择哪种模式,理想的合作伙伴和优质的产品都是生意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我们注意到很多电商正在走向线下,试图为顾客们提供一种店内体验,同时把线下门店作为物流配送点。请问你如何看待这种O2O的动态演变?
朱: 对于生鲜产品而言,消费者们往往都倾向于通过触摸这样更加直观的方式来体验商品。因此我们相信在生鲜零售市场,实体店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会一直存在下去。同时我们也认为线上购物体验会不断改善,实体店需要通过快速升级和创新来和消费者保持同步。未来的商店会将实体和线上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集生鲜产品、新奇活动和学习品尝为一体的浸入式消费体验。
未来的零售趋势正在我们周遭逐步形成,零售商和供应商必须共同协作为这一变革做好准备。
在线零售商纷纷进行线下部署证明了日用杂货的重要性,尤其是生鲜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的流量引擎。最近亚马逊以137亿美元高价收购全食超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食品消费是零售业中最高频的消费,而驱动食品消费的原动力是“新鲜品”,即瓜果蔬菜。未来零售增长,果蔬品类是否有如此的战略性意义?
朱: 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平台正意识到实体零售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实体店代表了一种吸引人且更具参与性的消费体验,尤其是在贩卖生鲜产品时,线上销售很难给予消费者这样的体验。
因此,诸如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都在实体店方面展开了部署,这无疑会加速生鲜产品在整个零售业的迅猛增长。它们不仅为生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供应链添砖加瓦。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海量数据,这些零售商便能通过线下实体店更好地去理解和服务于他们的顾客,从而能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们带来更多价格实惠的生鲜产品,最终实现销售和利润的增长。
谈到生鲜产品的店内购物体验,现在亚洲市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趋势、创新和投资案例?
朱: 如今生鲜食品在实体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型卖场中,生鲜产品区通常是客流量聚集的区域。水果和蔬菜以不同的大小和重量分装出售,从而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例如,在售卖菠萝的柜台,不仅有已经去皮、切块并且经过保鲜封装的菠萝以满足需求量较小的家庭,更有工作人员在现场榨汁以便顾客们直接饮用。而在小型零售店中,零售商正在研发更多的便携装即食产品,而生鲜产品也正是这一品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健康小食的水果沙拉,还是可以微波加热的熟食蔬菜,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规格和品类的生鲜食品在小型零售店中推出。
在亚洲食品零售业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问题呢?
朱: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生鲜产业的首要任务,同时控制和减少浪费也是行业的关键议题。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我们看到许多零售商和供应商展开合作,针对从农场到终端消费的每一个环节,来减少食品浪费。我们也希望在这个领域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涌现出来。
本文最早发布于《Asiafruit亚洲水果》杂志中文特刊第5期,阅读本文完整版,欢迎联系亚洲水果订阅杂志。